夏允彝(1596-1645),字彝仲,号瑗公,上海松江人。夏完淳父,其兄夏之旭。崇祯初年,陈子龙、夏允彝、徐孚远、彭宾、杜鳞征、周 立勋六人组成几社,取义于“绝学再兴之几”之意,为“几社六君子”。崇祯二年(1629年),张溥主持在吴江召开“复社”成立大会——尹山大会,合南北各 地文社为一社。包括江南应社,松江几社,苏州羽朋社、匡社,浙西闻社、庄社,浙东超社,江北南社,江西则社,历亭席社,昆阳云簪社,武林读书社,山左大 社,中州端社,莱阳邑社,黄州质社等。复社不同于东林党,未结成政治力量,而是主张以学救时,以学卫教。尤其是夏允彝对东林党有清醒的认识,“东林之持论 高,而于筹边制寇,卒无实着”,认为东林党人“急功名、多议论,恶逆耳、收附会”。崇祯十年(1637年)进士,任福建长乐知县,五年而县大治。吏部推举 天下贤能知县七人,夏允彝居第一,将重用,因母丧,回家“守制”。
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闻清军入关,赴扬州走谒兵部尚书史可法,与谋 兴复。闻福王已在南京即帝位,马士英、阮大铖把持朝政,遂还。擢为吏部考功司主事,疏请“终制”,未赴任。次年,清兵下江南,遣安抚使至各郡罗致遗臣。夏 允彝坚拒不见,避居曹溪。后乃与陈子龙、徐孚远、沈狄龙、李待问等在松江起义抗清。吴淞水军副总兵吴志葵乃其门生,夏允彝招之来松,劝说攻取苏州,自任随 军参赞。吴志葵短于谋略,部下水军懦弱,不敢进攻。独有福山副总兵鲁之屿率勇士三百人,斩胥门而入。夏允彝急催吴志葵出动全部大军跟进,吴志葵犹豫不决。 鲁之屿失援战死,三百人悉遭覆没。夏允彝大惊,请吴志葵速与清军决战。吴志葵怯,欲退兵登舰。夏允彝力争不得,于是流泪遍拜诸将士,以大义劝说他们不要退 兵,乃继续屯于苏州城下。相持多日,苏州城终未攻下。清兵出击,水军退至泖湖结寨,夏允彝仍回曹溪家中,作《千秋岁引·丽谯》词感怀:
千秋岁引·丽谯
夏允彝
泽国微茫,海滨廖廓,万堞孤城逼天角。
云外龙车碧树悬,霜前雁字当窗落。
苎城花,秦山月,都萧索。
刺史风流携琴鹤,暇日高吟倚轩阁,酾酒新亭几忘却。
三柳沙明绕郡楼,九峰岚翠扶城郭。
铜壶响,晓更催,宛如昨。
后 闻松江府城被清兵攻占,又闻好友徐石麒领导嘉兴起义失败殉国,好友侯峒曾、黄淳耀等领导嘉定起义失败殉国,以及吴志葵的水军在黄浦江被清军全歼,就说: “某人之军,师败,则死之。”决定自杀殉国。有人劝他渡海到福建去,再图恢复。夏允彝说:“吾昔吏闽,闽中八郡咸怀思我。今驾一航南趋,图再举事,固善。 然举事一不当,而行遯以求生,何以示万世哉!吾将从虞求(徐石麒字虞求)、广成(侯峒曾字广成)游耳。”松江的清军统帅素闻夏允彝名,必欲一见,说:“夏 君来归我,当大用;既不愿为官,只求见一面”。夏允彝在门上大书道:“有贞妇者,或欲嫁之,妇不可。则语之曰:‘尔即无从,姑出其面’。妇将搴帷以出乎? 抑将以死自蔽乎?”
夏允彝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,僻居乡间,满怀悲愤地写下了自己经历明朝覆亡的亲见亲闻,取名《幸存录》。写毕,告知儿子夏 完淳要破家酬军,以助义师。又写信致陈子龙与挚友相诀,望子龙勿死,勉励他继续奋斗。九月十七日遣散家人,作绝命诗:“少受父训,长荷国恩,以身殉国,无 愧忠贞。南都既没,犹望中兴。中兴望杳,安忍长存?卓哉我友,虞求、广成、勿斋、绳如、悫人、蕴生,愿言从之,握手九京。人谁无死,不泯者心。修身俟命, 警励后人!”从容自投松塘而死。兄夏之旭本欲同死,夏允彝不肯,将妻子和儿子托付给他,乃作罢。相传,夏允彝投水时,家人遵嘱立于水旁。水很浅,才到夏允 彝胸部,他将头扎入水中,窒息而亡,后背的衣服都未沾湿。夏允彝的死讯传开后,震撼了当时许多义军志士,他们或写诗作文悼念夏允彝,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 清复明的斗争中。
当初在几社时,徐孚远、陈子龙、夏允彝曾畅言其志,徐孚远曰:“百折不回,死而后已。”夏允彝曰:“吾仅安于无用,守其不 夺。”陈子龙曰:“吾无闇公(徐孚远字闇公)之才,志则过于彝仲,顾成败而不暇之计也。”结局果如其言。徐孚远在清兵破松江后,从鲁王政权漂泊海岛,复赴 台湾投奔郑成功,最后死于台湾,可谓“百折不回,死而后已”。陈子龙屡次组织反清,最后兵败投水赴难。夏允彝在清兵南下时,意识到“是不可为,而义不可 已”,赴水殉难,以死激励抗清义士。徐孚远(1599-1665),字闇公,上海松江人。终于台湾,为台省大儒,作《桃花》诗明志:“海山春色等闲来,朵 朵还如人面开。千载避秦真此地,问君何必武陵回。”。
夏完淳(1631-1647),乳名端哥,别名复,字存古,号小隐,又号灵首,夏允彝 子,祖籍浙江会稽,大禹之后。聪明早熟,天资极高,且受父亲影响,矢志忠义,崇尚名节。五岁读经史,七岁能作文,八岁随父赴北京,受到前辈赏识,九岁即出 书《代乳集》。后随父赴福建长乐,十二岁返乡,拜其父之友陈子龙为师,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,在文章气节方面,深受二人熏陶。录一首随作小诗《绝句》:
绝句
夏完淳
扁舟明月两峰间,千顷芦花人未远。
缥缈苍茫不可接,白云空翠洞庭山。
十三岁,与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组织西南得朋会(后改名求社),为古代的少年先锋队,夏完淳任会长。通过同学关系认识后来的妻子钱秦篆,钱秦篆年长夏完淳一岁,娇艳而又能歌善舞,于是夏完淳追求她,天天写情诗,有名的如《卜算子·断肠》、《寻芳草·别恨》:
卜算子·断肠
夏完淳
秋色到空闺,夜扫梧桐叶。
谁料同心结不成,翻就相思结。
十二玉阑干,风动灯明灭。
立尽黄昏泪儿行,一片鸦啼月。
寻芳草·别恨
夏完淳
几阵杜鹃啼,却在那,杏花深处。
小禽儿,唤得人归去,唤不得愁归去。
离别又春深,最恨也,多情飞絮。
恨柳丝,系得离愁住,系不得离人住。
钱 秦篆难免芳心怦动,就在夏完淳老师陈子龙的做媒撮合下,1945年春两人正式拜堂成婚。可惜啊,小两口甜甜蜜蜜的生活没过多久,清军就南下侵略,烧杀抢 掠,无恶不作。一次夏完淳问岳父钱栴(1598-1647):“今日世局如此,不知丈人所重何事?所读何书?”钱栴惊愕,一时无从回答。国难当头,为了保 家卫国,夏完淳便跟随老爹夏允彝、老师陈子龙、岳父钱栴一起起义抗战。后来松江起义失败,夏允彝投水殉国,死前嘱咐儿子继续战斗。
那么夏完 淳就跟着陈子龙继续抵抗。明年春,打听到太湖长白荡有支义军,头儿叫吴易,就把剩下的家产全部变卖,折成军饷送给吴易,并在吴易手下当了参谋长。吴易的部 队是江南第一支抗清义师,曾攻克吴江县城,也曾出动配合苏州之役,后来兵败溃散,吴易覆舟后泅水得生,召集散亡,重整旗鼓。在吴易军中,夏完淳斗志高昂, 留有《即事》、《鹑衣》等战斗诗歌:
即事
夏完淳
复楚情何极,亡秦气未平。
雄风清角劲,落日大旗明。
缟素酬家国,戈船决死生。
胡笳千古恨,一片月临城。
鹑衣
夏完淳
鹑衣东去独登台,歌舞军中转听哀。
赵信城头秋月满,李陵碑上暮云开。
吴江落日围山尽,震泽微风入阵回。
沧海一椎亡命后,桥边黄石待人来。
三 月间,吴易军大败清兵于分湖,“斩伪将二十三员,歼敌三千余级,获船五百余只”。这一仗,打得“水流尽赤,草腥不绿,兵威褫其三蘗,雄名振于七郡”。太湖 义军一时声势浩大,夏完淳写了一道奏章,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,报捷并请鲁王坚持抗清。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,十分赞赏,授夏完淳中书舍人,封吴易为“长 兴伯”,隆武朝也给吴易加官晋爵,以示鼓励。但是打仗有胜有负,在第二次海盐之役兵败之际,夏完淳与大军失掉联系,从此终止了他的游击生涯。六月,吴易部 计划攻打嘉善,清嘉善知县刘肃之知道打不过,就假装投降,邀吴易赴宴。吴易为人豪爽,毫不提防,遂被刘肃之偷袭逮捕,壮烈殉国。
吴易 (1612-1646),崇祯十六年(1643年)进士,未谒选而京师失守,走附史可法。初,吴易行事不拘于礼教,人家都说他难起义兵;后来在军中,经常 跟一群小子打马吊、喝酒;被捕后,也没有必死之心。因此一些自命清高的人都鄙薄吴易。但是吴易始于起义、终于殉国,大德未亏、大节昭然,比之清谈之辈,简 直天上地下。吴易牺牲前作绝命词一首:
绝命词
吴易
落魄少年场,说霸论王,金鞭玉辔拂垂杨。
剑客屠沽连骑去,唤取红妆。
歌笑酒炉旁,筑击高阳,弯弓醉里射天狼。
瞥眼神州何处在,半枕黄粱。
成败论英雄,史笔朦胧,与吴霸越事匆匆。
尽墨凌烟能几个,人虎人龙。
双弓酒杯中,身世萍逢,半窗斜月透西风。
梦里邯郸还说梦,蓦地晨钟。
吴易家有个侍女叫香娘,吴易死后,清兵中有人要非礼她,香娘跪下求道:“虽然我只是个侍女,无守贞之义。但是想到吴公不忘故国,我又怎么忍心忘却吴公呢?”于是苦苦哀求,声泪俱下。那军人原本是汉人,为上头胁迫降清,听了甚是感动,就把香娘放了。
吕 宣忠(1625-1646),字亮工,浙江桐乡人,吕留良侄子。南京陷落,吕宣忠与吕留良起兵抗清,率亲信数人渡江航海晋见鲁王,言:“臣本书生,年二十 有二,臣学颇知通变。今臣有死党数百人,可为内应于浙西,惟大军速济。”鲁监国加其总兵都督佥事,然而当时鲁王将领多是南逃军阀,无心恋战,逡巡不前。吕 宣忠又进言:“北虏恃马,我多步卒,易见短,莫若用水师以胜之。浙直(指南直隶)相接,左右多水乡,北骑从塘上來,我於叶密处出其不意,猝以舟师进前,缚 芻为人,以诱其箭,箭易尽。我用鸟枪以砲其马,马踣人尽墮水,足以夺其锐气。预连太湖之师扰其后,我击其前,则嘉禾不受兵,而苏松皆可图也。”其时吴易驻 军太湖,恰好上疏称欲连吕宣忠部,于是鲁王加吕宣忠扶义将军,率其师出援太湖。三月,与清军大战于澜溪,破之。五月,鲁王败,吴易部也屡遭败绩,吕宣忠穷 蹙战败,走匿太湖洞庭山中。不久被俘,而吴易也遭擒获,于是吕宣忠和吴易等五人同日就刑,临行过市,吕宣忠大呼:“今日,大明义士报国之秋也,请诸君观 之!”就刑之时,五人面如死灰,唯独吕宣忠昂首不屈,始终不改颜色。就义之前,吕宣忠在狱中写有一首《长歌》:
长歌
吕宣忠
倒江拔海自天下,尔势倾动无坚城。
茅檐寒士春冻死,桃李涕泣愁飞莺。
日月黯墨不可得,天地流泛谁为撑?
百事反覆机事深,闭户之外无山林。
谁能远游及春水,片言慰我苍茫心?
义 师失败后,夏完淳并没有灰心绝望。他的爱国思想,他的抗暴复国的决心和信心,仍然坚定不移。为表明自己的心迹,改名为复,寓意光复,故从此又称夏复。夏, 鲁王“赠夏允彝右春坊右中允,给与祭葬,谥曰文忠”。使者至,夏完淳写谢表,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,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,使赴舟 山呈与鲁王。夏完淳时时翘首南向,想望故国的旌旗;也酝酿奔赴南方,投入故国的怀抱。在这一年当中,夏完淳继承父志,写下他的历史著作《续幸存录》,记述 弘光一朝的大事,总结其经验教训,识见超卓,如“南都之政,幅员愈小,则官愈大;郡县愈少,则官愈多;财赋愈贫,则官愈富。斯之谓三反。三反之政,乌乎不 亡?”;还写下大量洋溢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,如《长歌》采取《楚辞》香草美人的比喻,隐微曲折地寄寓自己的爱国心情:
长歌
夏完淳
我欲登天云盘盘,我欲御风无羽翰。
我欲陟山泥洹洹,我欲涉江忧天寒。
琼弁玉蕤佩珊珊,蕙桡桂棹凌回澜。
泽中何有多红兰,天风日暮徒盘桓。
芳草盈箧怀所欢,美人何在青云端。
衣玄绡衣冠玉冠,明珰垂絓乘六鸾。
欲往从之道路难,相思双泪流轻纨。
佳肴旨酒不能餐,瑶琴一曲风中弹。
风急弦绝摧心肝,月明星稀斗阑干。
而《采桑子》则抒发亡国的哀愁:
采桑子
夏完淳
片风丝雨笼烟絮,玉点香球。
玉点香球,今日东风不满楼。
暗将亡国伤心事,诉与东流。
诉与东流,万里长江一带愁。
对抗清烈士们,夏完淳是敬仰有加,如《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》一诗,这是一首悼念死者、寄给生者的诗:
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
夏完淳
登临泽国半荆榛,战伐年年鬼哭新。
一水晴波青翰舫,孤灯暮雨白纶巾。
何时壮志酬明主,几日浮生哭故人。
万里飞腾仍有路,莫愁四海正风尘。
1647 年春,谢尧文在漴阙候船,被清兵拿获,解送清苏松提督吴胜兆处系狱。幸好此时吴胜兆准备反正,将该案压下。吴胜兆部通过陈子龙与浙东义师联络举兵,陈子龙 与夏完淳感到这次兵变非常重要,败则必死,只能决死以赴。于是清明时节,众义士一起会葬了夏允彝。夏完淳又与挚友来到吴江,替吴易筑了衣冠冢,作《吴江野 哭》追悼恩公,并作《鱼服》誓死报仇:
吴江野哭
夏完淳
江南三月莺花娇,东风系缆垂虹桥。
美人意气埋尘雾,门前枯柳风萧萧。
有客扁舟泪成血,三千珠履音尘绝。
晓气平连震泽云,春风吹落吴江月。
平陵一曲声杳然,灵旗惨淡归荒烟。
茫茫沧海填精卫,寂寂空山哭杜鹃。
梦中细语曾闻得,苍黄不辨公颜色。
江上非无吊屈人,座中犹是悲田客。
感激当年授命时,哭公清夜畏人知。
空闻蔡琰犹堪赎,便作侯芭不敢辞。
相将洒泪衔黄土,筑公虚冢青松路。
年年同祭伍胥祠,人人不上要离墓。
鱼服
夏完淳
投笔新从定远侯,登坛誓饮月氏头。
莲花剑淬胡霜重,柳叶衣轻汉月秋。
励志鸡鸣思击楫,惊心鱼服愧同舟。
一身湖海茫茫恨,缟素秦庭矢报仇。
孰 料吴胜兆保密工作做得不好,被叛徒出卖;浙东援军遇飓风又遭已守候在岸边的清军,会师失败,吴胜兆的部下趁机叛变,导致起义流产。事后清廷大举搜捕反清义 士,陈子龙与夏完淳均在通缉名单上。五月,陈子龙被捕,投水牺牲。夏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,曾秘密西行受阻;于是决定返回松江探望母亲后,渡海至鲁王处再 图大举。不料六月底回乡探望母亲时,一举被抓获,骨肉难舍之情溢于言表,押走前他写了一首《拜辞家恭人》留给母亲:
拜辞家恭人
夏完淳
孤儿哭无泪,山鬼日为邻。
古道麻衣客,空堂白发亲。
循陔犹有梦,负米竟谁人?
忠孝家门事,何须问此身。
被 俘的陈子龙,作为要犯关押在船舱里,从苏宁之间的塘河解往南京。夏完淳率一群同道,手持利刃,埋伏于囚船必经之处,摩拳擦掌,准备营救他的恩师、同志和战 友,哪怕是以卵击石,他也要孤注一掷。战斗终于打响,大约是在傍晚时分。浓浓的暮色里,年轻的夏完淳犹如一头捷豹,率先纵身跃上囚船,手起刀落,血肉横 飞。双方混战一开始,手铐脚镣的陈子龙便从船舱里冲出,以头颅和身体参与战斗,那些押解他的兵士蜂拥而上,陈子龙与敌人一起滚进塘河,手足被缚的他只能饮 恨而亡。那时,混战也已结束,营救方寡不敌众,一番殊死拼杀之后,夏完淳力竭遭擒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